建议人:彭涛 胶州市北关街道办事处卫生院副院长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在身边屡见不鲜,且向团伙化、残忍化、低龄化的趋势发展,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不但严重损害学生身体健康,还造成被欺凌学生孤独、自卑、厌学、人际交往障碍等严重心理和行为问题,对发生校园暴力的学校带来巨大的舆论压力和社会负面影响,严重危害着校园安全。其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学校和老师重视程度不够。现实中,因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学生被同学“欺负”,只要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往往被视为恶作剧之类的小事,认为这只是因为小孩子天性调皮、闹着玩儿而已,一般是批评教育,没有引起应有重视,甚至发生了欺凌现象却认识不到。教育部门针对校园欺凌和暴力制定的预防措施在学校落实过程中也多数流于形式。
二、惩戒机制的缺失。长期以来,出于保护未成年的考虑,学校在惩戒校园暴力时一般停留在道德层面,惩戒力度不够,间接助长了校园暴力的嚣张气焰。
鉴于以上情况,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建立校园暴力管理处置机制。细化校园暴力处置过程中防范、发现、处置、度过等重要环节责任分工,采取有效措施,将校园暴力发生的频率和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二、学校提高对校园暴力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教师队伍关于校园暴力处置能力的学习培训;加强学校校风、教风、学风和学校人文环境建设,不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形成勤奋读书、团结友爱的文明校风;强化普法教育,让学生知法懂法。
三、加大警示惩戒力度。对有校园暴力行为的学生作出纪律处分等处罚,将学生的受处分情况及改正情况记入成长档案,情节严重的应依法移送公安部门处理,对监护人也要有一些必要的措施。
四、加强对学校的考核,将该项工作纳入学校重点工作,建立校长问责机制。以电话回访的形式,评估学校相关制度落实情况,督促学校把防治校园暴力的工作落到实处。对校园暴力频发的学校应启动校长问责机制。
五、加大对学校防治校园暴力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配置训练有素的安全保卫力量,建立校园异常信息的收集、研判处置机制,设置师生举报投诉的渠道。完善学校安防监控系统。在必要的地方加装监控摄像头,让校园暴力“无处可躲”。
六、加强校园心理辅导系统的建设。很多校园暴力及由此滋生的校园血案,都是由于孩子在被伤害之后,出现心理问题,却没有及时接受心理辅导,长期缺乏心理上的关爱导致孩子人格缺陷、性格扭曲。另外,即便在发生校园暴力事件之后,很多学校都无法对受害学生进行很好的心理疏导,由此导致孩子心里留下长久的阴影。建议做好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建设设置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开设校园心理健康课程,请经验丰富的心理健康老师,给孩子们讲授心理健康课,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在面临心理困惑时,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督导学校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部分老师缺乏防治校园暴力的经验,无法及时发现校园暴力事件的苗头,更无法对突发校园暴力事件作出迅速而正确的反映。所以应对教师队伍加强培训,让他们熟知校园暴力事件的应对流程及相关规定,并掌握一定的处理技巧。
七、加强对“校园暴力”社会公众舆论的正面引导,清理校园暴力视频,禁止校园内传播校园暴力视频。
八、公安部门应在学校附近增设治安值勤或报警点,加强校园周边的巡逻;公安、文化、城管等部门应对学校周边流动人口、网吧等进行长期性整治。